《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后,国内保安服务行业在近30年的摸爬滚打后由之前行政上“管办合一”管理、市场上“单一垄断”经营,开始走向自主管理、自负盈亏、自由竞争的完全竞争格局。保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参与者,市场运营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各类风险,如何把风险框定在一个可预见、可控制、可治理的范围内是保安企业摸索前进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基于保安企业风险防控的需要就必定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手段、管理理念上面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载体植根于制度层面的内部监管手段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保安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
第一,企业内部风险。
1、不合理的组织架构设计和人员配置的风险
国内近6000家保安公司,近500万从业人员,规模大小各异,业务重心有别,但是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企业职业化程度低,基本上以帮代亲朋为构架组建;准入门槛低,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企业架构科学设计缺失导致行政化管理模式根深蒂固,沿用旧观念、老办法作为管理准则,企业管理层的职权、义务不清,监管机制浮于表面;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相互推诿,运行效率低下;保安企业对子公司、分公司缺乏规范有效的投资管理手段,往往是一管就死、一放就散,难以保证投入产出比;企业科学决策、部门间良性互动机制、专人专岗专职等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运行,导致企业试错成本较大,一旦出错极有可能导致项目运营亏损甚至公司破产倒闭。
2.人力资源调配使用风险
保安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现阶段产品主要是人防服务,所以人力资源的调配使用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头戏。一方面公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特别是近期强制性税改工作开展后,保安企业之前为了对冲不断高涨的人力成本而使用的尚不规范的成本管理手段将面临更高的风险,企业如果不按规定施行并通过有效途径规避风险,将会陷入无休止的劳务、税务纠纷当中。
3.企业合规风险
①按照约定俗成的行业规矩保安企业与甲方签订的服务合同基本上都是依循签订时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测算依据,来确定收费标准,如合同约定指向不明确,当合同存续周期内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社保缴费调整,原合同约定的服务费可能不足以支撑项目达到盈利目标。
②合同买卖,项目转包分包风险。国内安保市场普遍存在的第三方合同,如果合同三方产生纠纷,公司将面临巨大的收益风险和法律风险。
第二,企业外部风险。
1.甲方为主导的风险
保安行业市场化以后大量的民营企业进入安保市场,虽然近年来国家为了行业规范提高保安企业准入门槛,但是市场保有量还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在国内安保市场整体份额增长不快的情况下,保安企业面临的竞争也空前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得以在价格上、合作模式上以高风险状态运作。这种过分依赖甲方自身效益和甲方关系的服务模式,难以保证回款率、回款速度,一旦企业服务质量出现问题,甲方自身出现问题,双方关系出现问题,来自于甲方的风险就难以把控。
2.行业竞争风险
安保企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间合规不合规、合法不合法的竞争业态都增加了企业获得合同的成本和风险。
二、内部监管机制对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分析
受制于国内保安行业发展环境和成长时间等因素,保安企业自身内部监管机制建设相对行业发展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加强和完善保安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建设,将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的风控和监管依据,在企业战略层面提高企业整体运维水准,为企业实现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提供保障,更对整个保安服务行业创新发展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有力的推动作用。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为了防止“站得高,摔得痛”,都会把加强风险管控作为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而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是企业风险管控的最有效途径,是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保安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在风险管理上面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内部监管的准备。
责任人授权,保证企业内部监管机构师出有名,建立有全面性、制衡性、重要性、适应性的内部监管体系。保证各职能部门,各在岗在职人员,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都有监管机构把关、指引、考核,把复杂混乱的问题简单化、流程化、规范化,使经营管理合法合规、安全有效,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二,内部监管的过程。
1.对保安企业内部运行流程进行全过程的介入和监控,以事前、事中、事后的内部监管为主要抓手,并综合运用规避、降低、分担或承受等应对策略,对各类风险点进行前期预防、重点分析、有效管控,实现在安保服务输出的整个流程中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2.对保安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监管,主要采取权力分解制衡、动作监督牵制、事项责任到人等手段,对职能部门角色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配置,对角色动作进行有效的规范监控,形成相对严密完整的职能监督控制链,在角色及其动作的初始化阶段进行风险管控。
第三,内部监管需要克服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保安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其自身发展环境特殊,人员组织架构复杂,不以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的经营方式普遍存在,所有这些突出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制度不支持、人员不配合,导致保安企业的内部监管大多停留在一把手的想法和理念层面,很难切实有效的为企业的规范化建设,企业的风险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手段,具体表现为:
1.人员不配合,意识缺失。一方面部分保安企业人员架构复杂,裙带利益关系繁琐,相当一部分人员对监管部门的作用理解仅仅停留在“挑毛病”的层面,直接导致监管部门在具体工作中经常遇到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保安企业对内部监管机制本身吃不透、理不顺,既缺少行业市场化前提下对市场需求、市场变化和市场关系的分析,又缺乏竞争意识和遵循行业大环境的能力,导致企业人自身的风险意识、内控意识淡薄。
2.部门配合不到位,制度缺失。保安企业对产品的管理直接指向就是对具体项目的运作管理,对人的现场管理,使得部门间的配合局限在对具体项目的运维支持上面,一般是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种单一粗放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部门制度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容易厚此薄彼,特别是内部监管部门工作容易流于形式,内部监管机制容易停在表面。
四、以风险控制为目标的内部监管实施途径
从宏观上讲,保安企业作为市场化的企业,其内部监管需求都是以如何增强市场导向意识、建立健全系统控制体系、完善企业内部责任制等为目标。以构建完整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为手段,完善风控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既要考虑行业环境,又要结合自身特点,做到全面覆盖、全员覆盖和全过程覆盖。
1. 提升高度,站在战略层面为内部监管提供更多的话语权和处置权,这是保安企业内部监管建设的核心环节。保安企业在架构设计和班子搭建时,要有全局观,建立健全有效制衡的组织结构和多层治理体系。
2. 在人力资源部门监管把关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保安职业经理人队伍。保安企业在人才使用策略上面要杜绝任人唯亲,要有进有出,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向职业化、正规化靠拢,加紧培育符合保安企业发展的专业性、技术性人才。
3.提升内部监管合规水平。现行大部分保安企业都在向规模化要效益,基本上是能上的项目都上,不能上的项目想办法都要上,对项目风险的测评监管都严重滞后,把企业经营效益建立在高成本高风险的运作之上。
4.提高监管意识。保安企业内部监管要依托于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内部监管机制得到贯彻执行的关键和必要条件。企业文化部门要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自发自觉维护好全体员工的公平公正,让员工明确自己在企业内部监管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5.保证监管信息沟通渠道通畅。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是企业及时掌握运营状况和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的重要法宝。要完善信息传递反馈交流平台,使信息能传播,能交流,能共享,为内部监管部门一手信息采集提供来源,为监管部门与被监管部门信息沟通提供平台,为监管信息发布和共享提供公正开放渠道。
6.强化内部监管职能。除了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覆盖企业整体运营的各个风险点外,还必须依靠监督机制来强化内部审计和自我评估,对该改进的要改进,该处罚整改的要处罚整改,既要有流程监管,还要兼顾结果监管,切实为风险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保安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建设,通过运用内部监管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管控,提高保安企业运营的稳定性、持续性、安全性,提高安保服务输出的标准化程度、品牌化程度,提高甲方客户对保安服务产品的接纳度、认可度、满意度,对保安企业乃至整个保安服务业突破发展瓶颈,拓展发展思路,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