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云:“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农历每年的大年三十,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人们称这一天叫“过年”。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而在大年三十包饺子,则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我自小生活在河北农村,所以年三十的饺子是每一户人家最重要的内容,我家自然也不例外,因为年三十吃饺子,不仅是在吃一顿饭,更象征着一个大家庭的团圆、和睦、幸福和美满。记得小时候,每逢年三十叔叔、婶子,还有弟弟妹妹们,我们一大家十四口人都要聚到爷爷奶奶家里,这一天也是爷爷奶奶最高兴的日子,因为他们看到儿孙满堂,家丁兴旺,对于他们二老来说是莫大欣慰的事。
在年三十的这一天,奶奶会很早的起来,将屋里屋外收拾的千干净净,然后便开始准备一天里最重要的内容——包饺子。奶奶对于包饺子是非常讲究的,尤其是在这一天,在包饺子的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调拌饺子馅,饺子馅有荤有素,但更多的是荤素搭配。年三十的饺子馅一般是荤素料相配合,如果肉放太多了,吃起来就会感觉太腻,如果太素了,又会感觉不够味,所以荤素一定要搭配好。调饺子馅对于奶奶来说,可谓是“小菜一碟”,奶奶精心准备了猪肉,先切成小肉丁,然后再用刀剁成肉馅,那时还没有绞肉机,所以要剁很长时间,一边剁肉馅一边洒一些水,直到肉馅不沾刀为止。年三十包的饺子,要足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全家食用的,所以奶奶准备的肉馅非常多,要把这些肉全部剁好,可是要费好一番工夫的,记得我稍稍大点时,帮奶奶剁肉馅,一会儿手腕就会酸痛,可奶奶有时一剁就将近一个小时,却乐此不疲。奶奶将肉馅准备好后,加入各种调味料腌好,然后再挑选新鲜的大白菜,去除外面的老叶,只用嫩叶用刀剁成粗粒,挤去部分水分,再放入肉馅和调味料调拌均匀而成。奶奶调好的馅,光用鼻子闻一闻就能让人感到食欲大增,口水直流。然后奶奶会和面,准备饺子皮,饺子皮都是用擀面杖一个一个擀出来的,非常结实,不会露馅,然后一家人围在桌子旁边开始包饺子。
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响声,奶奶将饺子放入翻滚着沸水热气腾腾的锅内,此时我们这些孩子早已是饥肠辘辘。望着在水中翻滚的饺子,我的口水不禁要流了出来,此时奶奶总会笑骂我一声“小馋虫”,去屋里等着。奶奶一声“饺子熟啦,吃饺子喽⋯⋯”的喊声后,我腾的一下子从屋里窜出来,准备抢吃饺子。此时奶奶一改往日的慈祥,他会很严肃的呵斥我。然后奶奶将煮熟的第一碗要先上供,奉先祖,供神灵,奶奶会在神灵前烧一柱香,嘴里不停的念叨着,祈祷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时至今日,我也不曾得知奶奶所贡的神灵是哪路神仙,只依稀忆得奶奶对家人的祈祷是那样的真诚。
在老家年三十吃饺子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个习俗,在包饺子的时候会选一枚硬币放入饺子馅中,然后一起放入锅中。待煮熟后一起盛在碗里,这个包裹着硬币的饺子象征着福气吉祥好运,如果谁吃到了包着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好运连连。为了这个“好运”,我自然是首当其冲,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把肚子填的满满的,可还是没有吃到那个包着硬币的饺子,此时叔叔们就会逗我开心,一会儿说这个饺子里有,一会儿又说那个肯定有,看着我撑得直拍肚子的样子,家里人都会满堂大笑。奶奶怕我撑着了,就会偷偷的用一支筷子去扎饺子,如果是硬的就把它放到我碗里,这样我就会很幸运的吃到这个包裹着“好运”的饺子了。如果有时候硬币被别人吃到了,我就会一脸的失望沮丧,奶奶这时就会把那枚硬币要过来,放在我兜里,告诉我说装着这枚硬币,一样会有好运,此时我便会破涕为笑。这时,家里又会引起一阵哄堂大笑。我儿时的年三十,就是在这样一个喜庆、团圆、祥和的家庭中渡过。
自从到东莞参加保安工作以后,就很少回家过年了,奶奶在世的时候,大年三十那天总会打电话,询问我是否吃过了饺子,对我嘘寒问暖,叮嘱一番,奶奶的关怀总会使飘流异乡的我感到一股透彻心扉的温暖。
多年以后,慈爱的奶奶离开了我们,虽然工作后也品尝过各式各样的饺子,可总也感受不到奶奶包的饺子的味道。每逢年三十,儿时快乐的情形,也只能在残留的记忆深处去慢慢体味。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在酸甜苦辣的生活中才渐渐懂得,奶奶包的饺子里,有爱、有关怀、还有浓浓的亲情,那是——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