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相处时难免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分歧,面对矛盾,有的人能够处理得当,及时“化干戈为玉帛”,也有的人由于过于强调自我,以“针尖对麦芒”,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两种不同结局的原因是,前者在处理矛盾时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能做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从而化隔阂为理解,化矛盾为友善;后者则不会从大局出发,眼里只能看到别人的是非对错,却从来觉察不出自己的得当缺失。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比后者多了一份“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气度。
林则徐曾写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的这副对联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内涵深奥,渐渐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标准。如果一个人的胸襟能像大海一般容纳千百河川,能以一颗善良之心来对待一切,对他人包容大度,对自己时刻反省,那么他就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而“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正是达到这种修养的方法,也是一个人具有高素养的标志。古往今来,“宽人律己”一直为人们所崇尚,简单的四个字却蕴含着无限智慧和人生哲理,它能让人的心智发生变化,使人逐渐变为一个胸襟豁达、睿智易处的人。
当今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在我们周围,人人都有很强的个体意识,人人都有自己处事的方式和习惯,但是不应当曲解了“个性”的含义,它与“宽人律己”的气度并不矛盾,“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仍然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宽以待人,是一种修养。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要“得饶人处且饶人”,而不能“得理不饶人”, 应当经常告诉自己把眼光放开一点,把心胸放宽一点,发现他人出现差错时,若能以一种诚恳、真实、宽容的心劝告、指正,当事人一定会心怀感激;若以横加指责、指桑骂槐的方式对待他人,大多会激发出不必要 的矛盾。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世间太多的事情都不会“如己所愿”,对此,我们应该用一种包容的心态,给予别人信任和改过的机会。平常人们说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对宽以待人最生动的表述,因 为宽容本身就是一种乐观的心态,笑看红尘,融化冷漠,收获的是心安理得。
严于律己,是一种品格。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处事,应“三思而后行”, 时刻提醒自己尊重他人。对于他人的缺点,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应尽可能地去容忍、理解,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心静的时候,多想想自己在做事待人方面的疏忽、亏欠,避免对别人心怀抱怨或嫉恨, 从自己的过失中得到醒悟,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错。当被别人指出错误时,切不能推卸责任,应勇于 承担责任,诚恳接受他人批评、指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学会“宽人律己”的人会得到更多。历史上,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重用管仲推行改革,后来得以 称霸,威名远扬;唐太宗不计较魏征曾是太子李建成的属官,能虚心接受魏征的“犯颜直谏”,才出现了盛 极一时的贞观之治,流芳百世….
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o"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若能很好的包容他人,尊重 他人,就能够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尊重;总是喜欢开脱自己,归罪于人,则是一种缺乏勇气去承担的态度和懦弱的表现。一个人的气度决定他人生的高度,“宽人律己”是一种气概,一种风度,当今时代的高层次竞 争其实就是气度的比拼,是否拥有“宽人律己”的气度,亦是影响一个人能否迈向成功的关键所在。